但头汗,则身黄而面目不黄;若中风不得汗,则一身及面目悉黄。故脉虽浮数,有可下之理,观下后六七日犹然不便可知。
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,饮水则哕。 凡伤寒则病热,太阴为阴中之阴,阴寒相合,故不发热。
少阴病,但欲寐,心烦而反不得卧,是黄连阿胶证也。少阴脉沉者当温,然数则为热,又不可温;而数为在藏,是为在里,更不可汗。
利芩,谓太阳、少阳合病当自下利,宜与黄芩汤也。舌上白苔者,痰饮溢于上焦也。
腹虽胀满,病在胃而不在胸,当和胃气,而枳、朴非阳明病,不吐不下心烦者,可与调胃承气汤。当问其小便日几行,若本小便日三四行,今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
按之濡下,当有大便硬不恶寒反恶热句,故立此汤。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、或干呕、或咽痛、或利止、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